rss
    0

    变革中的足球2——录像裁判

    2024.02.08 | admin | 38次围观

      变革中的足球--欧洲国家联赛 - 知乎专栏

      这篇文章的开头,我直接引用一段新闻(来自BBC Sport):Video referees will be used at the 2018 World Cup in Russia, FIFA president Gianni Infantino has suggested.

      我想这个标题就足够显示了本文的目的,作为“变革中的足球”这个专题,我想没有比这个话题更适合在这个主题下讨论了。

      录像助理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e,简称VAR),由国际足联提出于2016年上半年,首次正式测试于2016年12月的FIFA世俱杯,2017年时开始引进部分联赛,2017年3月26日正式被引进FIFA的世界杯预选赛。目前包括欧洲主流联赛、欧冠,直至世界杯,都已经对VAR敞开大门,最快在下赛季开始时便能够正式使用。

      而如果放到哪怕是2015年,“足球要接受录像回放”,这在球迷眼里简直还是痴人说梦般的预想。

      国内媒体对于VAR的使用的报道目前还并不多,本文作为“变革中的足球”的专题,希望能对录像和裁判这两个矛盾的主体,以及VAR的原理、操作及前景做一些剖析。

      一、为什么足球不欢迎录像?

      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先讨论一个经久不衰的重要问题——为什么以前的足球比赛不能用录像?

      抛去“误判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这种荒唐言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录像应该由谁来看?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足球比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主裁判拥有至高的权威,拥有对比赛的最终解释权,比赛的任何事件,包括比赛的开始、暂停、结束,比分的变更,球队、球员的奖惩,都需要由主裁判来批准,乃至每场比赛的两名边裁,在足球规则里都明确规定属于“助理”(assistant),即要低于主裁判一级,对于比赛无权进行判罚,而只能实施“示意”(indicate)。

      那么,当我们引进录像后,最基本的问题就出来了——录像本身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信息,它只是对比赛的重演,甚至很多时候,不同的人看反复播放的录像时都很难达成一致。于是乎,如果我们觉得可以信任录像,那么录像的解释权应该归谁?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录像的播放设备只能位于场外,如果看录像的不是主裁本人,而这个裁判还能够根据录像进行执法,那足球场上就出现了一个僭越了主裁的实体,这俨然是动摇了足球规则根基的更改;如果录像必须由主裁本人过目,那势必要引进一套繁琐的流程来保证规则的执行,这就是人们对于“比赛流畅性”担忧的根源。

      所以,录像本身并没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录像背后牵涉到的是足球规则根基性的改变,这个改变的后果又是人们难以评估的。因而老一代的管理者们对于录像持的全盘否定态度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变革与妥协

      尽管足球的管理者们对于变革始终持着怀疑的态度,但2010年世界杯裁判组堪称灾难性的表现,尤其接连犯下“罚错人案”“门线案”等严重失误后,即便当时在位的布拉特也对改革松了口。迅速列装的门线技术已经其在后来的比赛中实证的检验,已经表明了变革的可行性。

      门线技术本身,属于FIFA推行的“FIFA Quality Programme”计划之一,这项计划的宗旨便是通过科技来引领足球的变革,而在门线技术实施之后不久,FIFA就提出了下一项重大的变革,即本文所讨论的VAR。

      我们最好奇的自然是,FIFA打算如何解决“录像由谁来看”的问题,而FIFA给出了一个方案——由场外人士看,但仍由主裁判执法。我们直接引用FIFA官网对于录像技术的解释:

      STEP 1 Incident occurs The referee informs the VARs or the VARs recommend to the referee that a decision/ incident should be reviewed.

      STEP 2 Review and advice by VARs The video footage is reviewed by the VARs who advise the referee via headset what the video shows.

      STEP 3 Decision or action is taken The referee decides to review the video footage on the side of the field of play before taking the appropriate action/ decision Or the referee accept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VARs and takes the appropriate action/ decision.

      概括一下,在目前的录像方案里,看录像的工作全程由场外的另一名裁判负责,而场上的裁判并不会看到录像。裁判只能通过耳麦与场外的录像裁判交流,主裁判可以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请求场外裁判通过录像告知自己未看到的情况,主裁判遗漏了重大判断时,场外裁判也可以通过语音快速提醒主裁判在适宜时机补做判罚。场外裁判只有通过语言给出“建议”(recommend)的权力,无权进行判罚。

      另一方面,FIFA对于录像裁判可以介入的场合(包括主裁咨询VAR和VAR建议主裁)进行了限定,目前规定的场合只有四项:进球、点球判罚、(直接)红牌判罚、球员身份辨认错误。最后一项指的是类似2010年世界杯出现过的一名球员领三张黄牌、红牌罚错球员等情况,现实中比较少见,所以现行的录像制度的常见应用主要还是在进球、点球、红牌这三项中。

      允许使用录像的四大场合 来自FIFA官网

      从VAR现行的方案来看,FIFA的政策说到底还是一个相对妥协的改革,这个方案的思想就是尽可能地不要去用,即便使用也尽量最快地解决问题。根据去年世俱杯到今年世预赛的实践来看,一场比赛中动用VAR的频率也就是2~3次,涉及点球和红牌的情况比赛可以基本不受干扰(一般是裁判在活球时同步与场外沟通),进球的情况会需要停滞1~2分钟,最后的补时并没有明确增加。

      VAR的思想本质上还是“结果主义”,FIFA的想法不是杜绝误判,不是平息一切争议,FIFA也没打算把每一次越位、犯规、出界、手球都100%理清。VAR的主要目的,实际是针对当场视角难以判断但旁观视角能够更加清晰的情况,换言之,能够通过语言快速解释清楚的情形。下面我们就针对VAR所规定的几大主要应用情形,进行一点简单分析。

      三、VAR的介入场合——进球

      对于VAR目前的应用,涉及进球的应用是比较理所当然的,毕竟只要球越过门线比赛必然要死球(或者在球越过门线前已经死球),所以裁判可以保证场上出现的每一个进球,无论争议与否,都能得到起码一遍的复核。

      根据VAR的应用条件,进球方面最重要的作用便是杜绝裁判出现明显的遗漏导致进球有效的情况,尤其是进球前遗漏越位判罚这个相当常见,而且从旁观和事后视角来看相当尴尬的情形,这种情况通常是边裁视角或站位不好。VAR使用后,这个问题几乎能够得到逼近门线技术的完美效果。只要球越过门线后能够对进球的动作进行迅速比对,无论越位该不该给,至少这个争议本身能够被发现——边裁漏看越位、主裁表示进球、进球方庆祝、防守方可能也没任何表示、完事后电视录像出来发现有明显越位,这种错误作为普通观众基本上看一遍回放就能捉出,但对当事人却已于事无补。VAR在国家队正式比赛中的首次应用便是越位遗漏进球的问题,进球后主裁吹了有效,但场外裁判及时告知了主裁进球前的越位漏判,最后主裁改判定进球无效。

      对于其他进球场合的“遗漏”,遗漏进攻方的明显犯规、手球基本可以解决,遗漏防守方犯规的话通常会当做有利而不会产生很大争议(当然防守方涉及VAR的更多是点球和红牌)。另外像02年世界杯那种进球前球出了界的误判也是可以使用VAR的。

      对于涉及门线的判罚,无论未过线被判进还是过了线而没判,VAR都可以启动。当然目前已经有门线技术这个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显然录像的成本相比门线技术要低得多,也更适合推广。

      目前对于进球场合VAR使用条件还不太明晰的,是本来有效的进球被错判的情况。目前存在的一大争议便是,既然球过门线就要启动录像,有可能会鼓励球员在裁判吹哨后还继续进攻,而这是现行规则明令禁止,甚至要给黄牌的行为。从世预赛的实践来看,错判应用VAR的场合应该被限制在进球发生、边裁举旗示意但主裁还没有做出判罚的时刻,如果进球之前边裁示意且主裁已经吹哨,那么即便这个判罚错误,场外裁判也无权建议,因为越位本身不在VAR的应用条件之列,场上球员必须无条件服从主裁的判罚。

      在越位错判这方面,VAR的应用可能会要求FIFA对现行规则做出更明确的解释。如果VAR将一个按越位吹掉的进球改判有效,那防守球员很有可能会声称自己看到举旗后已经停止了比赛,但在现行足球规则里,边裁没有判罚权,边裁的举旗不能对场上比赛产生直接效力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而VAR投入使用后,边裁举旗后主裁哨响前的这段时间是有效的比赛时间,这是需要FIFA进行细节上的明确解释的(但不需要修改)。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另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则是,VAR应该管到进球前多远?是只管和进球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动作,还是管进球发生前的整波攻势?比如说,进攻方射了两脚门,第一脚射门前已有越位但被裁判漏判,第一脚被封堵后第二次射门进球,而这之间没有越位,那此时VAR有没有权力介入?按VAR的规则,第一次攻势没有转化为进球,那么即便漏判越位也不在其管辖范围,但第二波攻势很可能又与前一波攻势有直接关联,视为一整波攻势的话VAR又可以介入。这是需要FIFA做出进一步详细规定的,比如定义可回放的时长、定义允许触球次数、定义攻势的连续性,这可能是需要结合比赛的实践才能弄清楚的。

      四、VAR的介入场合——点球与红牌

      在FIFA给出的VAR规则里,进球一项是“已然”的用语,官方表述为“whether there was an infringement that means a goal should not be awarded”,而对于点球和红牌,官方使用的则是“未然”用语,如“no clearly wrong decisions are mad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ward or non-award of a penalty kick”和“no clearly wrong decisions are made in conjunction with sending off or not sending off the player”,结合目前的实践来看,点球和红牌对于VAR的使用方式和进球相比会有很大的差别。

      直观地看,点球、红牌与进球最大的差别是没有球过门线这一天然的死球事件,对于主裁而言,VAR投入使用后,一个可想而知的问题是——如果自己初步判断点球或红牌后吹停了比赛,但VAR复核后发现这个判罚错误,那么比赛应该如何重新开始?抓到进球前漏判越位,比赛可以按越位的开球处理,但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一个作为参照的事件,自己的判罚就只能被定义为意外(跟球迷裸奔、足球爆胎一个性质),重新开球得靠坠球,这对于空欢喜一场还平白无故丧失一次机会的进攻方来说简直是莫名其妙(因为就算没判罚也仍是进攻有利的范畴)。

      因而,FIFA对于点球、红牌的使用,只能秉持一切迟滞的原则,这在目前的实践,尤其是16年世俱杯上的实践中体现得很明显。具体说,当VAR存在时,主裁看到疑似点球、红牌的事件后,原则上不会立刻吹哨,而是在保持比赛活球进行的同时通过语音联络场外回放,经过场外确认后才吹哨判罚(当然红牌判罚可以先吹犯规再结合录像确定严重程度)。这样如果点球和红牌存在,即便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吹哨后可以按常规程序处理,如果不存在,那么比赛便继续进行下去。

      我们能自然想到一个重大问题——当场内外出现分歧时,应该从谁?毕竟很多时候点球、红牌的判罚是相当模糊的。实践中可能会有两派不同的执法思路——从己,则最多判罚前向场外确认,但有分歧时仍按自己判断;从场外,则判断全部交给场外,主裁自己只负责提醒和执行。如果按后者的思路,录像裁判的权力就相当高了,这就回到了第一部分提出的“僭越”问题,对于目前的裁判培养体系来说会产生很大影响。

      另一个可能的问题与进球部分一样——VAR的管辖程度。比如,点球、红牌使用的录像是只引发针对点球、红牌的事件,还是能针对与之有关的所有事件?如果调用录像的过程中发现了与点球、红牌有关,但不在VAR使用范围内的情况,例如,进攻方突入禁区造成点球犯规,主裁判请求录像,录像发现进攻方突入之前的传球越位但边裁漏判,那么这个漏判能否被VAR管辖?越位本身不能启用VAR,但点球事件又与越位有直接因果关系(如果没有漏判那越位发生后的时间就都是无效的)。又如进攻方越位单刀球漏判,防守方被迫背后铲人,这对于红牌犯规的定性也存在疑问——是因为不足以启动不承认越位漏判而只判红牌,还是承认越位漏判而对犯规不做表示,或是折衷地给进攻方危险动作一张黄牌但判罚按越位处理?这些都是需要具体解释的。

      在点球、红牌领域VAR使用比较没有争议的,一般是和进球一样的漏判问题,比如禁区内手球漏判,隐蔽恶意动作漏判(比如14年苏亚雷斯的咬人),不过相比于越位,这些情况的出现频率还是相对较低的。另一个值得应用的场合是犯规发生于禁区内外的判定,这在天然的死球下基本没有问题。

      对于红牌,要注意的是原则上只有直接红牌犯规能够启用VAR,两黄累积并不在VAR的使用范围内,但很多时候,对同一个犯规的评估,从假摔、正常动作、普通犯规、黄牌到红牌都可能出现,所以对于红牌启用VAR与否的判定,从裁判的角度还是相对模糊的,实践中这一方面的应用会有很大主观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裁判的“冲动”性红牌导致比赛局面突然失衡,这个常见的裁判问题在VAR应用后能够得到一定缓解。

      FIFA官方拍摄的录像室内部的操作情境

      五、前景

      VAR技术首次提出于2016年的上半年,原定于2016年的百年美洲杯投入初步测试,但首秀最终还是选定于16年9月2日法国对意大利的友谊赛。该系统首次大规模使用是在16年年底的世俱杯,随后澳大利亚联赛在17赛季中配套使用,成为首个引进录像裁判的职业联赛,17年3月,VAR在世界杯预选赛上首次亮相。欧洲主流联赛和欧冠也对录像裁判表示了兴趣,最快在下半年的新赛季中便可以开始使用,18年世界杯上录像回放正式登上世界最高舞台也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VAR并没有涉及很大的技术革新,从FIFA目前提供的实际工作场景的照片来看,录像室的图像和电视上看到的图像并无二致,只是裁判室可以同时观察多个角度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而已。当然,在尽量保证比赛连贯性的指导原则下,录像本身仍有科技的用武之地,比如如何在请求回放后,迅速调集最关键的画面,以及利用鹰眼类技术快速划定越位区间等。但对于低成本的比赛,VAR仍可以有充分的适用性。

      FIFA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录像技术不能取代裁判,也不能根除争议,这项技术本身只是引进了一名新的助理裁判。对于上面多次提到的场内外意见不一致的怀疑,客观地看,目前对于边裁在犯规、出界方面职责的实践可以作为应用的依据。原则上,助理裁判可以提醒主裁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而经过提醒后主裁应该给予充分信任。而只要主裁亲眼看到了场上的情况,主裁原则上只应该相信自己。对于录像,裁判的操作同理——选择咨询场外,则全权由场外负责,否则仍然遵从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只能指望录像能尽量消除失误,但做出判断的依然是人,在人的层面无法100%确定的,录像层面也并不会增加更多的确定性。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VAR对于场上的球员其实也会有一定的影响,16年世俱杯上皇马的莫德里奇就对VAR表示了“困惑”。而VAR大幅使用后,球员的很多长期养成的习惯很可能会与这个技术发生冲突。比如上面分析过的,VAR应用需要尽量滞后判罚,但球员在看到边裁举旗或犯规发生后不会立刻听到主裁的哨声,这段时间对于球员,尤其是防守方会显得颇为尴尬,加上主裁请求场外协助的动作能明确被球员看到,这段主裁看似不在执法、比赛却在正常运转的时间对球员来说可谓云里雾里。另一方面,VAR对于应用条件限制的模糊性,又似乎给了球员围攻裁判要求使用录像的话由,这在现在的规则中又是不允许的,因而这对于球员和裁判双方都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不过从世预赛法国vs西班牙一场的表现来看,进球后做完庆祝了才发现空欢喜一场,这倒可能会成为VAR应用后的常态(录像的速度再快也足够进球方完成全队拥抱了),球员进了球却不敢当即庆祝,这似乎会是个挺尴尬的局面。

      最后,对于录像技术的利与弊,本文还无法做出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录像技术在足球运动中应该如何使用,又会如何引导足球的发展,这必然是要靠实践来决定的,上面的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来给出指导。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足球,起码说现在的国际足联主席,已经接受了变革,而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也势必能够被每一个观众直接地感受。

      裁判对于足球,对于这项运动的参与者和观看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站在观众一侧,我们总不希望裁判能成为这项运动的话题,因为每次当裁判进入话题中心时,带来的就只会是无尽的牢骚、撕逼、阴谋,事实却木已成舟的尴尬。误判从来都不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至少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判不是。我们也期待着到明年世界杯时,VAR能够让足球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

      相关链接:

      VAR技术官方主页 Innovations

      2016年世俱杯实践1(点球判罚,可以看到还需要裁判到场边观看) 首次使用录像裁判 世俱杯赛场看回放补吹漏判球|2016年世俱杯|世俱杯|鹿岛鹿角_新浪视频

      2016年世俱杯实践2(皇马vs美洲,进球被吹掉后录像回放改判有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0-p-0OmtYs

      2017年世界杯预选赛实践(经过了改进,两次判罚时主裁都只在场上与场外交流) 大发神威!电子裁判帮了西班牙 首秀2度杀死误判

    变革中的足球2——录像裁判

    变革中的足球2——录像裁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