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0

    中国足协为什么搞不好青训?

    2024.02.10 | admin | 35次围观

      看球多年,中外对比,中国足协是真的没把多少精力放在青少年足球上。看了许多答案,洋洋洒洒,但是答非所问,要么是说国外足球强国是如何搭建体系、培养人才,要么是中国足球应该如何模仿外国同僚,但是没有看到像样的解释中国足协为什么就是不去像样地搭建、培养?

      因为中国搞青训等于做无私奉献,无私奉献固然是高尚,但绝不可能是长期的,常态的,正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领导的层面任期就是4年,你让他订一个十年才有点起色的青训计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无疑是让他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现在部门绩效审查都是主要看你当年出了什么成绩的。

      俱乐部的层面,辛辛苦苦青训出来的好苗子,被所谓的经纪人忽悠出国镀金,你还不能拦着,不然一顶阻拦国内球员留洋的帽子给你带着。然后出口转内销,空手套白狼,搞青训什么都没得到,经纪人倒是赚得盆满钵满。

      家长的层面,走足球这条路太没保障了,别看国脚的年新高,但往下一级中甲中乙的收入就急剧下降,还经常欠薪,待遇差别特别大,谁都难以保证自己孩子能是成为国脚的料。足球运动员的淘汰率也特别高,拿高薪往往就是几年光景,就算20岁拿到金童奖,最后没打出来的球员也多了去,更不要说20岁之前了。如果算上伤病对孩子日后生活的影响,更加少家庭想去为中国足球奉献什么了。当然还有更悲催的,就是刚好是某些年份24岁,那年足协又刚好来个U23政策……

      11/27更新

      看到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青年球员出口转内销的问题,就多谈谈,其实这个问题,足协是已经制定了相关制度去填补这个漏洞了,但我还是想吐槽的是足协在制定制度时往往非常滞后,而且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青年球员出口转内销的问题之前,中国足球曾是另一个极端,当时俱乐部在青年球员转会问题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可以逼迫年青球员签长期的包身合同,就算球队长期欠薪,球员也不能单方解除原有合同,球员想离开球队,球队不点头难于登天,最著名的就是陈涛,当年陈涛在世青赛上天才横溢,却只能在金德这样的烂队里蹉跎岁月。现在反而是另一个极端,青年球员想离开就离开,俱乐部一点保障都没有。不但是青训,中国足球很多方面都是这样,顺的时候放屁都是香,不好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要矫枉过正,要全盘推翻,中国足球就这样左右两边来回撞,撞得头破血流。

      因为国内青训没有足够的配套设施、相应市场空间、规模化的从业人口,支撑起一个健全的“大市场”概念。

      基础设施要花的钱海了去了,中国足协撑不起、也不该由一个单独的行业协会,在一个不切实际的时间周期当中解决。

      先别去强调其他足球强国的青少年没有好球场同样可以踢好球,中国的国情不具备可比性。巴西等国家的确缺球场,但足球人口是实打实的多,多到国内不敢想象的程度。

      如果你还记得阿迪达斯拍过一个非常长的世界杯广告,两个贫民窟的孩子开赛之前,幻想着拉来贝肯鲍尔、普拉蒂尼、齐达内、罗本、巴拉克、卡卡、里克尔梅等超巨组队。

      里面有句脍炙人口的台词:“别小看西塞,他可是个狠角色。”这句台词因为郑智的“横插一杠”变得更出名了。

      别人是穷得一天都恨不得泡在球场上,管它有没有草皮、水泥地还是煤渣地。换作国内这万万不可能。(国内是恨不得一天都泡在手机屏幕前管它什么游戏)

      跳过足球人口先不去管,我为什么无数次强调过“中国足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的问题”,那是因为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至今,这条独木桥给了多少人希望,而这条独木桥之外,又有多少人曾经有过希望。

      教育面向的需求和教育的目的,都决定了人才供需结构必须与市场结构、市场需求相匹配。高考的成材率摆在这里,而且付出的成本相对低,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足球的成材率也摆在这里,付出的成本比你高考只高不低。

      大学毕业了你谋生的技能至少比一名退役足球运动员多起码三倍,你的生存应变能力和观察社会需求并改变自己的能力比一名退役足球运动员强起码十倍。

      如果你要说“其他体育项目也是如此和足球不相上下”,ok,行,我们跳开体育专项的针对性教育不谈,只谈普通教育。

      不止中国足球,世界所有国家的足球,都会向普通教育要人才。

      草皮养护和场地管理,需不需要专门人才?鸟巢那次场地灾难,这么快就忘了?这可是鸟巢啊,全国最好的体育场馆啊。

      心理建设、心理干预,需不需要专门人才?国足这么多年来在过分自信和过分自卑之间起伏不定,相信很多人依然历历在目。成年队尚且如此,青少年的需求缺口只会更大,不会更小。可惜了 @叶壮 老师这样的大才。

      运动伤病和康复,需不需要专门人才?帝都北医三院凌晨1点半开始在门口排队,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哦对了,还有魔都华山医院运动伤病科。

      这里要着重提到一点:队医和校医是两回事。体能教练、训练教练、康复师、按摩师,专门型和普适型,也是两回事。

      营养方面,需不需要专门人才?C罗当然请得起营养师,但青训同样需要大批大批的营养师,在全国各地帮助孩子正确地面对营养摄入和身体成长。

      数据搜集、整理、对比、分析、存档,甚至包括数据流通,需不需要专门人才?而且数据分这么多类,以比赛来说,赛前、赛中、赛后、个体、局部、整体,这还只是一个范畴,训练又是另外一个范畴。大大小小的比赛、人员统计,又是其他的范畴。

      从赛事到俱乐部到协会的线上线下运营,需不需要专门人才? @张亮-Leo♂ 钻研了超过十年,也只是互联网运营刚刚“有点精通”而已(我为什么要给这死胖子,哦不对,他威胁我改成小可爱,打广告啊)。

      从学校到业余球队,再到半职业和职业球队,市场推广、公关传播、品牌形象、资源拓展、社会活动,需不需要专门人才?当然你大可以说学校校长、老师,球队队长、队副都可以担任这一角色,请注意,我们现在说的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既然是青训,那么和上述问题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问题随之而来:

      装备管理和生活管理,需不需要专门人才?这可不是传统行业的洗衣工、刷鞋工、厨师和服务员。

      相关的保险行业,需不需要专门人才、需不需要重新洗牌?别一上来就以“增加您的生活幸福感、让您的工作学习出行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为崇高目标夸夸其谈,现在已经是骗子太多傻子不够了。

      不是有了一名主教练,上述人才缺口产生的市场需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的。

      这个时候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上述人才很少甚至没有?很简单清晰的逻辑,这些相应的市场环境、正常的供需关系、正常的人才流动形成或完善需要非常长的周期,别人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的好不好,不可能在自己的就业、温饱、户口、子女上学等等问题没解决的前提下,怀着一颗雄心就为了中国足球的美好明天去不计回报地奉献。凡事总要分轻重缓急,特别是关系到个体收益的时候。

      “马老板”够你有钱吧,别人玩足球,都挑恒大这样的俱乐部来结盟,而不是去拉一把绿城。换作普通从业人员的你我他,怎么选,不更加显而易见嘛?

      所以,中国足协根本没有能力去解决一个产业集群、一个大市场体系下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青训绝对不是各家俱乐部建立梯队、大批青训教练上岗到位,就能一夜之间万象天新了。所谓“像样地搭建和培养”,应该是中国足协向社会各界要人才,社会各界能够充足提供,有了根基和土壤,才去挑选种子。

      更不要觉得国外青少年球队当中,很多家长义务去担任各种职位、做各种工作,在国内就可以依葫芦画瓢。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没有变成1:1之前,说难听点,国内的中产那都不叫中产。

      中国足球的青训,以整个国家的现实情况和未来产业上下游发展的方向,十年之内基本不可能有根本性改变。就好比现任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想要完成对中国篮球的改革,至少需要他一直连任三十年而且各方面还要积极配合一样。

      最后,不是我在这里大言炎炎,倘若知乎诸位足球评论的老师,现在立刻投身足球圈的相关职业,收入能在10年之内付得清“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正统市区范围里100平米商品房的房贷,那国内青训必然有戏。

      很多答主都说的很好,但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知道有没有人意识到,中国足协本身的组织架构定位,就注定了足协主席对于青训工作不会动真格的。

      有一个问题必须先行探讨:在诸位心里,①恒大,国安这些俱乐部成绩,中国各级联赛的开展和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情况,②国足的亚洲杯和世预赛成绩,国奥乃至国青的成绩,到底是个什么关系?

      很多人可能理所当然就回答了,就像月考小练习和高考一样。

      前者是小试牛刀,小试身手,但并不决定什么,后者则是决定命运的重中之重。

      现在中超联赛出了一些事情,很多人狂骂恒大就是这个逻辑,说恒大带头金元时代,中超联赛一度红火,从俱乐部角度看,恒大拿了那么多冠军不算亏本,但是国足成绩却没有大的突破,这就代表中国足球没有真正提高。

      02之前,中国足球月考一般般,高考一般般。

      02到12年之间,中国足球是月考很差,高考也很差。

      12到18年之间,中国足球是月考很好,但是高考很差。

      “你们恒大拿那么多冠军,国足成绩不好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当年一个体育局领导的名言。

      对,如果①②是月考小练习和高考的关系的话,联赛的火爆和青训这些基础工作都只是聊胜于无的小练习,真正的高考是国足的世预赛亚洲杯世界杯。

      高考这一场砸了,那么月考小练习哪怕次次满分,那些成绩都是废纸。

      高考考好了,那么月考和小练习的死活都无所谓,都零分也无所谓。

      但是很遗憾,我认为中国足协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回答的。

      现在陈戌源要做什么大家都看的明白,就是要豪赌世界杯,哪怕希望渺茫,也不惜一切代价在这场“高考”里面考好。

      在中国足球历史上,国足的成绩的重要性一直高高凌驾在一切之上。

      从年初,国足就开始了疯狂集训,历史上,其实这种事情屡屡上演,某些年因为抽调太严重,几乎将一些俱乐部搞散架。

      说起来,中超已经两年赛会制,搞得半死不活了,能不能活着看到明天都是问题。

      今年中超大幅度为国足的世预赛让路,而国内俱乐部,要在国脚回国短短的一月两月将所有比赛搞完,比赛密集开展,质量惨不忍睹,商业价值暴跌。

      比赛完了中超又停摆,基本处于一天疯狂打鱼三天晒网的情况。

      足协在意过吗?投资人的钱,俱乐部的权利,梯队小球员的权利,青少年足球怎么开展?高中足球联赛怎么弄?他们在意过吗?

      说起来也很无奈,组织的性质不一样,就一定会对之后的决策、定位、追求目标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各国政府是不得干涉足球领域的,所以各国足协都是民间组织,中国足协的注册也是按民间组织注册的。

      但实际上中国足协和中国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是一套班子,而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就一定是足协专职副主席,正正经经的国家厅级干部。

      也就是说,足协本质上是一个官方机构,有沉重的责任,面临的是体育总局,甚至更高层的KPI考核,面临的是民众的舆论压力。

      就拿英足总来对比,英足总的目标是发展英国足球,深耕英超联赛,取得欧冠好成绩,帮助英格兰国家队取得成绩。

      这几个目标是平行的,都是在发展足球。

      这么多年,英超泽被天下,号称第一联赛,英格兰国家队成绩一直不瘟不火,也没英国人说曼联利物浦的冠军没意义 。

      在英足总看来,都一样的。

      而中国足协的目标只有一个,国家队拿出成绩。

      至于中超开展情况,青训情况,亚冠成绩,都是辅助这个目标,低于这个目标的。

      国家队成绩是高考唯一的一科,而中超,青训都只是无关痛痒的小练习。

      在中国足协看来,小练习的成功根本无法弥补高考的失败。

      可能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区别其中的厉害。

      足协主席上任,他必须要在上边意见和下面球迷的夹击下,短短几年时间内拿出成绩。

      这个成绩不是你青训开展有多好,联赛有多火爆,而是国足的战绩,国奥的成绩。

      国家队必须拿出成绩,否则他就得下课。

      要是国足在比赛里面耻辱出局,成绩低迷,任你足协主席舌灿莲花,在任期间扩大了多少青训,中超怎么怎么影响力爆表,你都得身败名裂。

      足协主席在一个任期为四年的时间段里,一个本来可能是外行的人来到这个职位还不算完,应付各种亚运会亚洲杯不算完,还必须面临一次终极考试的考验——世界杯预选赛,这次考试不但直接决定了你在这个职位上的去留,还关系到你以后的仕途口碑。

      所以那些言论“足球公益论”“恒大拿冠军,国家队成绩不好又有什么用”可以理解了吧,在他们看来是真的没用啊。

      所以为什么会有一年一变的新政(想尽办法让U23多比赛,国家队出成绩)

      为什么会有国家队集训打联赛(集训国家队出成绩)

      为什么要取消升降级。(让国家队队员不要为俱乐部成绩分心,反正今年升降取消)

      这些严重扰乱联赛的政策,就是这样来的,根本目的就是竭尽全力豪赌国家队成绩。

      为了世界杯预选赛这个目标,足协基本上是杀鸡取卵也得干。

      中超联赛?

      青少年足球联赛?

      谁他妈还顾得着,从现在开年,陈戌源大半时间都呆在中东督战国足的世预赛。每届足协主席上台,自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说我们要解散联赛,不管青训,口号还是要喊一喊,但是嘴上这么说,行动很诚实。

      国家队这边都火烧眉毛了,联赛这边的崩盘,青训的情况,他管过吗?

      从这个意义上,我一开始就不看好陈戌源,他就是走的是以往已经被证明失败过很多次的国家队唯一,豪赌集训的模式。

      资源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有限的东西全给了国家队,哪怕知道上限不高,也要尽可能榨干现役的国家队运动员。

      比如那种超长时间的集训,国际足联规定的国际比赛日和俱乐部比赛日的间歇,足协是长期一纸命令下来,就在国际比赛日还没到来前就让队员集合训练的,足协在欺负国内俱乐部的时候,倒是有两把刷子,哪怕俱乐部比赛还没结束,就把你恒大国安抽成空架子也敢怒不敢言,先不说其他的,就一顶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帽子,舆论压力就惹不起。

      只有21岁的黄紫昌,在2018赛季中超比赛上,13分钟的时候就成功破门,这也使得他成为了2018赛季中第一个进球的23岁以下的球员,也因为他可圈可点的表现,他还获得了中超联赛的最佳新人奖。

      2018年的时候,黄紫昌刚参加完国足两场热身赛又得马不停蹄去打U23国足的热身赛,本来这已经是黄紫昌体能和状态极限,结果受到当时国奥队的召唤,他又参加了国奥选拔赛。结果来来回回奔波,让黄紫昌是疲惫不堪,终于在2018赛季后半期疲劳性骨折,从此销声匿迹这么多年。

      我们现在回溯金元时代,我知道有很多人知道的比我多,到底金元的是是非非也吵不出结果。

      但是中超联赛金元带来的正反馈,其实很大程度上面也被足协限制了,所谓做大蛋糕,扩大中超影响力从来没有发挥过它彻底的作用。

      比如说U23新政。

      金元中超是烧钱,各大俱乐部都烧钱,但是烧钱的同时也在把蛋糕越做越大,年年攀升的上座率,巨大的社会关注度流量,带来的都是收入。

      当年中超版权卖了5年80亿就是证明。

      这种社会影响力,关注度,收入增长下,必然产生更多投身足球的青少年,联赛和青训都将迎来繁荣。

      如果经营得当,未必不能走出一条新路。

      然而一纸行政下来,要求俱乐部必须启用U23新人。

      瞬间造成中超震荡,启用那些新人都是能力不足,被强行上场的(能力够的当然俱乐部巴不得你16岁就打主力,超级巨星苗子),这种必然造成观赏性技战术下降,同时必然造成关注度损失上座率下降。

      后来赞助商找到中超,根据合同,这种情况已经违约,直接打了个对折,版权费只剩下40亿。

      说到底,这其实不就是牺牲中超联赛锻炼国足新人嘛。

      当时U23国家队,足协看到了拿成绩的希望,于是打起了自己的算盘。最后的结果很搞笑,国足没拿到啥成绩,联赛商业价值也大挫。

      今天的中超经营困难,都去怪恒大,怪上港,但怎么不怪足协的u23新政,和后来牺牲中超的一系列新政呢?

      俱乐部钱花了,投资出去了,等着回本,结果被搞了个盈利减半。

      那可是40亿!!

      这种政策非常多,很多来到中国的大牌教练都觉得极其不适应这种搞死人的政策。

      现在俱乐部解散这么多,足协自己没有责任吗?

      

      同时,我认为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足球文化。

      这种足协极端重视国家队,忽视联赛青训的行为,本质上,是整个国民对于足球的心态投射,而足协的决策,其实很多时候也是被舆论压力左右。

      在我开头那个问题,是否青训唯一的目的是国家队成绩?是否联赛是服务于国家队的?国家队成绩是否是衡量中国足球成绩的唯一指标?

      我相信,网上90%的人都会觉得天经地义。

      恒大拿了亚冠冠军,国足成绩不好,那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本质上爱的是“为国争光”的自豪感,和中国队这种荣誉感。

      这当然没有错。

      但是他们本质上是因为爱国,他们并不爱足球本身,就像很多人夸了女排一辈子,实际上连女排规则都搞不明白,很多人提到中国乒乓球永远的神,但一到乒超联赛,送票都没人去。

      我认为中国其实包括乒乓球在内的很多运动,都不是真心的喜欢,否则为什么乒乓球在一离开“国家队”“为国争光”之类的字眼,一到了乒超联赛赛场上面,就上座空荡荡呢?为什么平时几乎就没有几家媒体报道乒超联赛呢?为什么乒超联赛会关注度低到连赞助商都没有呢?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足球依然是一片黑暗。

      很简单啊。在中国目前的行政机制下,只要涉及两个部门以上责任的工作,以及牵头部门是弱势的,效果都不太好。

      青训是很典型的,涉及到教育局和体育局,同时牵头的又是毫无话语权的足协,所以不要说搞不好,压根不可能启动。

      第一,足协在政府中没有话语权,它甚至连怎么报会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请示分管领导协调其他部门推进青训。

      第二,现在政府办事最高效是上级督办,但别说中国足协,哪怕中国体总督办,也没有哪个会当一回事,你问问政府部门何曾见过体总文件?

      第三,青训是必须动教育局蛋糕的事,教育系统不配合是理所当然的。足球青训和体育生制度有点类似,但有很大不同,不同点在于,体育生只要选出几个天赋异禀,让他们私下练习就完了,对大多数学生不会有影响。而足协青训,如果要在一个学校里开展,是必须有学生广泛参与,队员至少加替补要15到20,算上后勤拉拉队可能更多,举报一次比赛需要时间长,参与人数多,意外可能性大,还容易造成群体事件,然后如果足协要做到好的青训,必然需要有学校联赛,同时需要占用学校场地打比赛,出现意外学校还要承担责任。说难听的这是鸠占鹊巢。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坏处都是教育局和学校的,好处都是足协的,而学生的使用权理论上是学校的,显然任何部门都不可能干这种利人损己的事。

      因此,哪怕现在上面口号搞得再响亮,只要学校都由教育部管,下面都不具备实施的土壤。那为什么有些明星学校的足球队还不错呢?其中的道理就和归化外援是一样的。虽然表面风光,但实际上不可能给中国足球输入血液,和男篮一样,每年选秀只是形式而已。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俱乐部青训模式是中国唯一可行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利益主体少,责任方明确,虽然效果不行,但好歹可以干下去。

      不要想啥甲子园模式,大家国情压根不同,日本火车还能紧挨着住宅穿过主城区呢。

      因为青训就不是足协能够搞定的事情。

      足协,说一千道一万,在名义上不过是一个民间组织。何德何能担此大任?

      发展足球本质上就跟发展经济是一回事:

      你首先得发展成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我一直主张一个观点:

      现代足球是体育工业化的集大成者。

      你要搞好足球,起码得满足如下条件:足够多的苗子可供挑选足够多的青训教练/球探知道到哪里去找苗子足够宽松的社会环境耐心等待这些苗子的成长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让大家愿意从事足球相关产业的工作足够多的各行业人才(包括营养师、数据师、PR、经纪人等等)来辅助足球产业的高水平发展足够有钱或者说愿意给足球及其周边产品花钱

      在中国这样的足球沙漠中,得扔多少钱、浪费多少人力才能有一个像样的环境?

      没有20年怕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人能有多少个20年?

      此外,要扶中国足球的贫,就得从根子上扭转中国人对于体育事业的“偏见”。

      本质上来说,体育的存在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

      二十八画生曾经写过一篇《体育之研究》,我摘录其中的几句话: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徳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运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第二能生快乐,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也,快乐与兴味有辨,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二者自异。

      如果总结一下的话,在二十八画生眼里,体育有以下几个功效:

      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运动之根本,在于“快乐”。

      限定在足球范围里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发展足球,就要充分意识到一点:

      足球的普及是基于小朋友对于足球的兴趣以及在这项运动中能够体会到的快乐的,其目的是在于让小朋友们通过足球这项运动来强身健体获得快乐,而不是基于虚无缥缈的比赛成绩之上。

      如果发展足球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国足未来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从根子上就是错的——这只能是发展足球产业到达一定阶段的结果,而非根本目的。

      除此以外,社会上存在的对于从事运动员这项职业的刻板偏见也是制约职业化体育发展的一大因素。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虽然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但从现在来看,能有多少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尚可的情况下能够抛弃世俗偏见一心一意支持孩子走钢丝的?

      怕是屈指可数吧?

      最后,我们要谈到社会福利和就业等现实问题。

      要接受运动员是否是个职业,除了文化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能不能吃饱饭?

      但在我国,由于某些诡异的限薪令存在,一个行业内最顶尖的从业人员也只能拿到税前500万人民币的工资——我们先别管他的水平是不是真的到了500万,但是我相信,成为足球明星跟成为顶级程序员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会差太多(只是侧重点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我为什么要去踢球?

      能够吃饱饭的另一种重要标准在于有没有一个稳定的从业环境。

      但是,中国的足球联赛,跟稳定有关系吗?

      这就又涉及到了我们最近一直在讨论的话题:

      联赛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其实就是中国足球所有问题的源头:

      本质上来说,是中国足球在双轨制下既没有办法像其他地区成熟的职业联赛通过转播权(这笔费用我到现在都没搞清楚到底去哪里了)、转会费(发展青训的持续动力)、门票收入(大部分球队没有真正意义上自己拥有的主场)和周边产品(比如球衣、围巾等)完成自我造血,同时又强制职业俱乐部一定要为所谓的国家队利益牺牲(U23、保护国脚、随意修改联赛赛程)。

      那么俱乐部或者说俱乐部的母公司该怎么赚钱呢?不就只能靠冠名的广告效应了么?一年6亿,就当是公关费用了。但是中性名政策让这唯一的正向因素也么得了。

      作为联赛,你可以完全地市场化(娱乐属性),你也完全地全运会化(为国争光属性)。

      但是,就是不能一方面享受市场化带来的现金流的好处,另一方面又希望商业俱乐部承载地方体育局的职能。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这种既要又要的后果,就是竭泽而渔。

      在违背商业化足球根本规律的情况下,行才是有鬼。

      所以,在目前的状况下,足球既不能带来更多的金牌,也不能产生更大的收益,还需要大把苗子的牺牲。

      在目前这个国情下,青训这种等于拿孩子一生做慈善的赌注几乎就是没有可能发展起来的。

      最好的方法,也许也只有看教改后能不能让更多孩子流入到体育产业中去吧。

    中国足协为什么搞不好青训?

    中国足协为什么搞不好青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